01 技术积淀与ESG实践并行的产业领袖
天合光能,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,始终以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双轮驱动企业战略。
图 2014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首次达到全球第一
自1997年创办以来,天合光能累计研发投入达到近300亿元。其内外部设有多个高水平研究中心,包括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、中央研究院、储能研究院等,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。
在ESG领域,天合光能将ESG管理与经营主业完美融合,这种企业责任源于其作为新能源制造企业本就拥有的可持续属性。
秉持“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”的愿景,天合光能不仅获得行业最高评级之一的——惠誉常青“2”级ESG主体评级,旗下盐城大丰基地也成为全球首个“双零”工厂的光伏企业(零废、零碳)。
天合光能将ESG视为企业基因,要求合作伙伴在绿色低碳领域具备标杆价值。在其颁布的《供应商EHS及社会责任管理程序》中,就明确了伙伴对于环境保护等多个ESG领域的要求。
图 天合光能独具特色的“SOLAR”可持续发展管理文化
作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出行平台,滴滴长期在交通工具电动化、资源利用高效化、出行结构低碳化、电力来源绿色化、交通体系数智化五大领域持续发展,助力推进零碳交通。因此当天合光能启动用车数字化转型后,这成为双方走到一起的关键。
02 天合光能的数字化建设纵深之旅
早在2008年,天合光能内部便已启动ERP系统建设,实现财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初步信息化。2011-2017年间,公司已完善各业务模块信息化,包括销售、生产、人力资源等,形成基础数据积累。
图 天合光能光伏产业园
2017年后,伴着“光伏智慧能源及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”这一战略目标,天合光能启动数智化升级,聚焦供应链智能化与全球资源整合,在客户体验、运营效率、商业模式、生态搭建不同领域引入智能管控能力。
2023年之后,天合光能加速海外产能布局,进一步要求包括消费侧在内的各个环节实现数智化改造,全面提升经营效率。
彼时,员工差旅用车频次、场景复杂度正在快速增加,传统用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匹配业务快速发展,还会影响员工体验。
不仅如此,传统管理模式产生的纸质发票、倡导员工使用清洁能源出行方式,在数字化解放方案下都有了切实的管理抓手。
至此,天合光能用车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管理效率升级的自然延伸,也成为这家拥有可持续基因企业的一部分。
03 落地实践:全场景用车方案定制+零技术故障
在方案设计阶段,滴滴专家团队通过调研发现,天合光能作为光伏产业龙头企业,其差旅出行需求呈现多维度特征:既涵盖分布式电站选址考察、供应链协同等跨区域高频出行场景,又涉及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间的常态化通勤需求。
图 天合光能大楼
基于此,滴滴创新性提出"差旅场景+常驻地场景"双轨管理架构,通过区分城市的动态管控方法,实现员工差旅期间开放目的地用车网络、常驻地锁定园区通勤热区的智能切换,有效支撑客户光伏组件运输协调、技术团队跨厂区支援等特殊经营场景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定期的服务商服务反馈周会上,滴滴展现出了出色的技术稳定性。这个汇集了十余家不同品类的服务商代表的会上,会定期讨论员工反馈的各类技术问题。
据天合光能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,滴滴项目上线后并没有收到技术相关的负面反馈。一个小插曲是,在项目启动前,一名技术人员还表达过对于用车定位的担心,因为在各场景下保持定位点准确并不是一件易事。但随着项目上线,担心也很快打消。
这种技术优势在系统对接阶段已初见端倪——滴滴提供的标准化API接口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与天合光能使用的汇联易系统的数据贯通,节省了人力和时间。
图 天合光能对质量的高标准、严要求
04 数字化赋能光伏产业供应链协同新范式
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,天合光能启动数字化出行管理升级。通过与滴滴在用车上的全面合作,构建覆盖差旅通勤、厂区接驳、跨城协同的智能出行网络,其创新实践为制造业的运营提效带去了行业样本。
未来,在成本管控维度,滴滴将继续为天合光能提供包括积分省立返在内的创新降本手段,兼具降本与可持续发展,例如当员工选择拼车出行、新能源用车、或更便宜的出行方式时,系统将自动为员工账户返还积分,可在用于兑换不同类型的优惠券。实现“企业降本-员工获益-环保减碳”的三重价值。
天合光能与滴滴的合作,不仅是企业数智化升级的选择,更是内在价值观驱动的必然选择。
天合光能通过数字化实现从“经营效率”与“可持续发展”的共赢,而滴滴提供的用车解决方案成为其验证“零碳运营”能力的重要组成之一。
未来,滴滴将依托天合光能的产业纵深,持续探索出行与新能源制造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,与更多重视ESG发展的企业一同打开“绿色科技+智慧城市”的想象空间,不断推出新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