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企业差旅管理中的80%无效问询被AI无声化解,作为前程无忧首席财务官,张丹看到的不仅是成本优化,更是全员效能的深层释放。
01 从“手工报销”到“供应链全链路提效”
“前程无忧大概两年前开始使用滴滴企业版的产品,这也是我们差旅费用从线下手工管理向线上化突飞猛进的两年。”张丹在回顾与滴滴企业版的合作历程时,将转型拆解为两个关键阶段:
第一阶段:聚焦企业自有员工,完成差旅预订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;
第二阶段:将滴滴企业版功能覆盖至业务管理范畴中的客户外包员工,构建整个供应链的差旅解决方案。这一变革,将企业差旅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创造枢纽。
作为集团首席财务官,张丹表示:“差旅费用只占企业总成本很小一部分,但它是面向全员的应用。”这种高频、刚需的场景,恰恰是检验企业数字化能力的试金石。
02 用70%效率+30%温度重新定义管理
关于AI是否将重塑企业出行效率,张丹给出了理性而前瞻的思考。
她认为,AI与企业差旅有天然适配性,因为企业差旅具有强计划性和规则性,比个人行程规划更适合AI落地。比如,企业差旅的规则化预订、自动化审核、动态化调度,这些机械性的工作正是AI可以发力的方向。
与此同时,张丹也强调,当AI承担了70%的效率提升,那么企业必须专注剩余的30%,构建好企业管理的关键护城河。比如,使用AI智能审单后,投诉率可能会上升,但这恰恰是优化规则的契机——当某类申诉集中出现,意味着差旅管控规则可能需要调整,这就是企业30%工作中的重中之重,建立申诉分析机制,将投诉转化为AI规则持续迭代的契机。
举个例子,前程无忧财务部上线AI智能问答之后,业务部门的每日问询量从100个骤降至20个,其中80%的问题并非流向人工,而是被证明原本就不该存在。这也揭示了AI提效的本质,它不仅是替代人力,更是沟通方法的根本变革。
除此之外,管理温度也是前程无忧关注的重点。AI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地解决问题,但面向员工,企业需要在剩余的30%工作中完成规则进化和人文关怀。流程效率的提升+情绪体验的价值,是企业效能法则的关键。正如滴滴企业版的商旅预订智能体“AI小滴”,全面融入“用户需求-决策辅助-履约执行-管理优化”全程价值链,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效率与员工体验的双向跃升。
03 用好AI是管理者的务实选择
面对AI浪潮,张丹给企业管理者开出务实“药方”:
1. 主动拥抱AI:未来已来,拒绝改变是最危险的选择。张丹以20年前财务领域从手工记账向ERP转型类比:“当时财务人员的焦虑与今天对AI的恐惧如出一辙,但技术的进步终将证明其价值。”
2. 破除技术恐惧:“企业无需焦虑‘不做大模型就没有前途’, 拥抱AI≠自研AI,专业的事应交由专业伙伴。”
3. 借力生态伙伴:“一定要找到强大的生态合作伙伴,用他们内置的AI功能完成企业事务。”张丹以滴滴企业版为例说明:“在差旅管理上,前程无忧可以直接调用滴滴的AI能力实现体验升级,无需额外投入研发。”就像财务软件中‘一句话生成会计凭证’功能,企业何必自己再造轮子?”
技术替代人力只是起点。当差旅管理遇上AI协作,企业应学会用效率和温度重新定义管理,也只有这样,效能革命才能正式到来。未来,前程无忧与滴滴企业版的合作也将持续深化,用数据和技术驱动企业管理升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