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11点的工厂门口,流水线工人刚结束晚班,在寒风中等候出租车;暴雨中的上海街头,销售工程师扛着设备箱频频看表;售后人员拖着半人高的工具包,在路边艰难拦车——这是跨国企业大金曾面临的出行困局。
大金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大金”)上海分公司财务部长任彬在访谈中坦言,“我们的业务横跨制造、研发、销售、售后服务四大领域,每个场景都是特殊考题。当工人遇上三班倒,销售团队必须雷打不动赴客户之约,售后人员需要搬运大型设备时,传统的出行方式处处掣肘。”
01 变革始于和滴滴企业版的合作
“让简单的事情回归本质。”工具回归工具的本质,人才能专注于创造价值。
当大金与滴滴企业版开启合作,变革悄然发生:员工只需在滴滴企业版提交申请,行程结束后确认即完成流程,彻底告别垫钱、开发票、贴票报销的繁琐轮回。从贴票报销到一键出行,效率提升肉眼可见。
曾经贴满票据的报销单,如今被“手机确认即完结”的无感操作取代。
图 大金上海工厂
更关键的是透明化管理。 通过滴滴企业版,大金建立了多维度分析模型,从加班用车时间分布到跨城差旅成本对比,可以实现全流程管控。当用车费用异常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,既保障生产又杜绝了浪费。
但在磨合期,滴滴企业版与大金也进行了多次碰撞与优化。比如,针对员工叫车,大金明确规定,当遇到异常天气或突发情况,若派车超过5分钟,系统会自动推送“叫车延迟凭证”,员工可立即线下转叫出租车;而滴滴企业版也通过补贴机制增强核心区域运力,并持续优化后台规则。
图 全球知名企业大金
双方合作就像齿轮相互打磨,不断碰撞解决方案,但目标始终一致——让员工感受不到流程的存在。
02 从机票超售引发的AI遐想
当话题转向AI赋能出行,任彬讲述了一段插曲。
去年11月跨国差旅中,提前一周预订的北京返沪航班突遭超售。拒绝赔偿方案后,他挤在安全员座位赶回上海浦东转机赴日。
“AI能否预判这类隐藏风险?”任彬在采访过程中发问。在他看来,企业对AI的需求迫切而复杂:“它不仅要规划最优行程,更要消化多元场景,包括境内境外衔接、设备运输需求、突发危机应对……现阶段,AI需要‘投喂’足够多维的数据,才能真正读懂企业出行的潜台词。”就像大金当初和滴滴企业版的合作,每一条规则都是通过实践数据教给系统的。
任彬的期待中透着务实,“未来三年,我们愿与合作伙伴共同训练这个智慧大脑。”
图 滴滴企业版AI小滴
“高效出行的本质,是让员工专注业务本身。”
当大金的复杂出行需求遇上滴滴企业版的敏捷迭代,最终沉淀为员工指尖的从容,演绎着这个时代的最佳协作——用科技消除繁琐流程,让出行更加便捷。